“逆向調研”先寫報告後找例證 中紀委機關刊批其敗壞風氣

  日前,有媒體報導,一些鄉鎮存在“逆向調研”的怪現象,先寫好調研報告,根據報告“量身定做”問卷,再“按圖索驥”找例證,這樣一來,省時省力又省心。如此怪招,在一些基層幹部那裡,竟成了應付上級調研任務的“絕招”,令人難以想像。


  這種被群眾稱為“逆向調研”的調dermes 脫毛研模式,有的是懶政怠政的具體表現,形式大於內容,問卷缺乏科學性、例證不具代表性,必然脫離群眾,違背規律;有的是應付差事的應景之作,為驗證領導的某個觀點、維護部門的某些小利益,把調研變成結論預設、按需求證、合則取不合則棄,既勞民傷財,又掩耳盜鈴、誤國誤民。凡此種種,其實質都是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。


 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。毛澤東同誌關於調查研究的論述生動又深刻,調查就像“十月懷胎”,解決問題就像“一朝分娩”,調查就是解決問題;正確的策略隻能從實踐經驗中產生,隻能來源於調查研究。1925年在韶山等地的5個月調研,1927年的湖南農民運動調查,1930年的尋烏調查、興國調查、長岡鄉調查,以及基於深入調查基礎上形成的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》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等,為解決中國革命有關問題找到了科學路徑,也為調查研究樹立了光輝典範。


  當前,世情、國情、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,全麵深dermes 脫毛價錢化改革向縱深推進,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前所未有,調查研究尤須加強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,“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沒有調查,就沒有發言權,更沒有決策權”。隻有把調研作為開展工作的“情報站”、“探照燈”和“指南針”,才能瞭解真情況、發現真問題、解決真困難,用“逆向調研”代替真調研,不僅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影響作風和形象。


  “逆向調研”與備受詬病的調研不深入不細緻相比,負麵作用更大。一方麵,調研不深入,獲不到接地氣的第一手資料,結論缺乏科學性,指導工作就會“盲人摸象”乃至“閉門造車”。而“逆向調研”,成就可被漸次放大,問題可被隨意裁剪,直至符合某些人的主觀意願,為某個特定目的服務,給人為幹預留下空間,風險更高。另一方麵,調研不細緻,得出的資料比較含糊籠統,有些結論是憑經驗估算出來的,較容易辨別。但“逆向調研”中的假資料和假事例是有針對性炮製出來的,打上了基層的烙印,穿上了“真調研”的“馬甲”,甄別難度較大,很可能混淆視聽,誤導決策。


  “逆向調研”更深層次的危害在於敗激光脫毛中心壞風氣。與紮紮實實的調研相比,“逆向調研”既不需要長期蹲守基層挖資料,也不需要跋山涉水摸實情,而且調研結果多數是預先設定好的“盆景展”和“報喜會”,調研材料報上去以後皆大歡喜,容易交差。如此一來,一些黨員幹部便投機取巧、動歪心思,專注於在調研資料和事例上“做文章”,有時反而會受到誇讚,甚至被提拔重用。在這種耗時短、見效快的趨利心理驅使下,“逆向調研”的歪風便可能愈演愈烈,資料注水、情況失真、經驗造假將屢見不鮮,貽害無窮。


  遏製“逆向調研”,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強化過程管理。基層單位應加強對幹部的日常管理,收集整理每日調研記錄,讓調研過程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此外,還應建立獎懲機製,讓“蜻蜓點水”、“作秀”者沒有市場,讓沉下去真調研者受鼓舞,推進調查研究正常化、科學化、製度化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imastv.com/news/china/2017-3-10/news_content_144307.shtml